徐峥,资本棋局中杀出来的精明商人

你们有什么想听的、想说的、想吐槽的想分享的,记得在留言里告诉我呀 ~

好了,老规矩,我们直接开聊!

吃瓜时间到

今天的我们,来聊一聊徐峥和陈思诚。

话先说在前头,作为商业导演,陈思诚和徐峥都是很成功的,但作为商人,徐峥一定远高陈思诚一头。

说来也巧,这两个人,正儿八经开始从演员转型到演员兼导演双重身份的时间节点,都是在 2012 年。

徐峥要更远一些,他 2004 年就执导了自己演的那部 IP 古装剧《李卫当官》,不过后来很长一段时间,他都没有再尝试当导演,正经开始自己拍电影,是从 2012 年的《人再囧途之泰囧》开始的。

在筹拍《泰囧》的时候,徐峥经历了不少风波。

《人在囧途》这部电影,出品方是武汉的华旗公司,导演是叶伟民。

叶伟民是一个港圈导演,他拍《人在囧途》的目的,无非就是想从没落的港圈走出来进军内地。

这部电影不少笑点都是由徐峥和王宝强提供的,也就是那一次,没有挂导演职位的徐峥,体会到了做导演拍电影的感觉,他将笑点收集起来,在拍戏的过程中手把手的教给演员。

既然自己也有拍喜剧电影的能力,为什么要把导演的机会让给别人,为什么不自己来干呢?

有这个想法的徐峥,去找了制作方详谈,或许是为了利益,或许是为了话语权,但结局是一样的——他谈砸了,最后只有王宝强站在他那边,和他一起投靠了光线传媒,拍出了《人再囧途之泰囧》。

这里要插一句嘴,事实上王宝强站在徐峥那边,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,王宝强和黄渤关系更好,黄渤站进了徐峥的队伍,王宝强自然也会紧随其后。

《泰囧》是成功的,用超低的投资换来了 12.67 亿的票房,无论是从商人还是导演的角度来分析,徐峥都是成功的。

唯一的小插曲是,徐峥和光线传媒被《人在囧途》的出品方告了,认为他们的《人再囧途》有误导人、让人以为是《人在囧途》后续的嫌疑:

打那以后,徐峥再拍他的 " 囧系列 " 时,就再也没有用过 " 人在囧途 " 四个字。

也是打那以后,徐峥彻底成为了资本操盘手中的重要一环。

我们今天不评价他把《囧妈》临时改为线上上映的行为是对是错,只从利益和理智角度分析,徐峥,一定是成功的商人,这是我第二次说这种话。

之后的事情,大家都知道了,徐峥和光线传媒成为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,就连《囧妈》的保底协议(也就是对赌协议),他都是和光线传媒站一起的。

光线传媒当年力挺徐峥拍《人再囧途之泰囧》,背后靠的是他的成都猎艳团好友刘仪伟的牵线搭桥,事实证明,光线当年帮徐峥这一把是正确的选择。(对,猎艳团另一位成员还有咱们的黄渤)

徐峥的《泰囧》后续影响有多大呢?光线传媒一波血赚几个亿,后续有了能力接收网传被华谊 " 抛弃 " 的邓超,扶持邓超拍摄了《恶棍天使》和《分手大师》两部电影。

那以后的春节档期,你以为看的是电影人之间的战争,事实上看到的,其实是以光线传媒、万达集团和华谊兄弟为首的三国纷争。

但奈何邓超和俞白眉那两部电影拍的是真烂,光线传媒至始至终也只是以入股的形式加入了电影的发行公司,始终没有正面为其电影做过宣传。

想来想去,他们也是怕好不容易用徐峥做起来的招牌,就这么被其他人给砸回去吧。

捧邓超的路子眼看行不通了,光线传媒索性放手,让徐峥自由发挥了起来。

徐峥很聪明," 囧系列 " 成功以后,他没有着急忙慌的再推出其他 " 囧 ",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名气和背后的人脉,开始接触新人导演。

比如和他之前风格完全不同的《催眠大师》。

其实无论是《催眠大师》,还是后来好评满满的《我不是药神》,亦或是《幕后玩家》,这些所有高口碑电影都有一个共同之处:

它们的导演,无一例外,都是新人。

文牧野咱们就不说了,《我不是药神》热播的时候,他早就被大家扒烂了,是全网皆知的新人导演。

你仔细看《泰囧》过后的徐峥拍的片子,除了宁浩、黄渤拍的,他几乎都是合作的新人导演。

是因为没有大导演向他发出邀请吗?并不是。

是因为在和新人导演合作的过程中,徐峥,一个创造了 12 亿票房神话的男人,他在剧组,在新人导演面前,有着绝对的话语权。

这也算是徐峥的高明之处吧,和新人导演合作,用自己的名气把电影推上主流,受到更多的关注,导演们获得了成功,他自己,也获得了口碑和名气。

这一点他和宁浩特别像,唯一不太一样的是,宁浩没有徐峥那么商业化,但鉴于,宁浩也在奋力和徐峥合作,大程度上来讲,他俩算是站到同一阵线了。

拿《我不是药神》来举例子,这部电影的题材其实是有些敏感的,他能在内地院线上映,背后有多少人在推动我们不得而知。

但这部片子如果没有徐峥背后的资本做支撑,想如期上映,还想获得高票房?在娱乐至死的内娱,难度高于登天。

徐峥和宁浩成为了盟友还有一个关键信息,就是这次《囧妈》在线上播出后引起网友热议的欢喜传媒。

这个公司背后的操盘手不好提名字,但为了巩固徐峥和宁浩这两位喜欢带新人导演的实力演员,背后老板直接买了家新公司,拉着徐峥和宁浩成为了欢喜传媒的股东。

这下,没有那么商业的宁浩,也成为了资本圈中的一员。

徐峥的脑子要比宁浩灵光,至少在赚钱这件事情上,徐峥是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,获得了资本的资助,日后资本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,自然要全力以赴。

所以后来,徐峥拍了一部被骂的挺惨的《港囧》,当中自然有一些徐峥自己的直男情节,但放远点看,这部《港囧》从内到外,都是资本家的棋盘。

《港囧》当年的一个败笔,是把王宝强换成了包贝尔,包贝尔没有演出王宝强的天然傻,由于过于装傻充愣,还被网友批成了男版傻白甜第一人,言语之间都是嫌弃。

王宝强为什么能把傻子演的那么不招人讨厌,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畴,但就说徐峥为什么把王宝强换成了包贝尔,是他决策失误了?不,还是利益。

从《人再囧途之泰囧》开始,光线传媒就完全接手了徐峥的 " 囧系列 ",作为为他牵线的背后老板,虽说用欢喜传媒绑住了徐峥,但资本家想要的,显然是更多的利益。

同一时间,隔壁的陈思诚开始筹建自己的 " 唐人宇宙 " 了,他的好兄弟王宝强当仁不让站到了他的队伍,陈思诚的 " 唐人宇宙 " 和徐峥的 " 囧系列 ",从 2015 年开始,便吹响了战斗的号角。

这里插一句嘴,陈思诚的《唐人街探案》系列,之所以能在国内分得那么多的票房,事实上和刘昊然、王宝强、陈思诚都没有太多的关系,因为第一部《唐人街探案》上映的时候,陈思诚还不叫陈导,刘昊然还只是个弟弟。

之所以能分一杯羹,能在之后的春节档期和光线、华谊兄弟叫板,靠的还是其背后的老大万达。

万达多省心啊,一边投资一边铺排片,《唐人街探案》想不火都难。

王宝强加入《唐人街探案》,也意味着他加入了万达阵营,徐峥自然是不能再用他的,刚好,包贝尔又是光线传媒的艺人,走的也是喜剧风格,有总比没有好,包贝尔顺利加入了《港囧》。

听名字就知道,《港囧》讲的故事都发生在香港,里面的港星一个接着一个,为什么 " 囧系列 " 的第三部设定在了香港?这也是一个值得一说的话题。

港圈近些年没落的十分厉害,无数香港艺人挤破了脑袋想往内娱钻,可这进门也是要有敲门砖的。

好巧不巧,这些年来光线传媒合作的最多的,就是港圈艺人,之所以叫 " 港囧 " 是巧合吗?不,是光线在为港圈搭桥罢了。

从《港囧》开始," 囧系列 " 就已经成为了资本操盘的重要一环,而后加入的赵薇、杜鹃,哪一个不是和资本挂钩的女人?

徐峥倒是没有怨言,毕竟和谁合作都是合作,票房反正不用愁了,至于口碑?再带几个新人导演不就有了?

说了这么多前情提要,我们再来说说徐峥今年的操作,这可就有得说头了。

众所周知,徐峥的《囧妈》之前签过保底协议,当时赌的票房是 24 亿元,授权给横店影业以后,欢喜传媒获得的保底收益是 6 亿元。

后来,欢喜传媒以 6.3 亿元的价格,把播出权卖给了字节跳动。

看上去欢喜传媒是收支平衡,小赚了 0.3 个亿,但实际上,这波徐峥无论怎么看,都是大赚。

有人说,如果徐峥的《囧妈》如期上映,是完全可以拿下预估的 24 个亿票房的,他这波只是不亏,但白白少赚了不少钱。

可事实上,在《囧妈》举办过点映以后,电影口碑多是 " 失望 ",就连预售票房,也不过才 3000 多万,以这种状态,最终票房要想超过 24 个亿,难如登天。

当时的徐峥确实有些着急了,他没在乎 " 大年三十不加班 " 这种规矩,急急忙忙的把上映日期往前挪了一天,这个举动无非就是为了抢占排片。

但在被全网吐槽、被同行拉踩后,第二天,徐峥又出了新招:我不在电影院上映了,我先撤档,再改为网络播出!

好像看上去徐峥是做了大好事一件,可实际上,他只不过是把电影卖出去了而已,这和着急提前上映是一个原因,无非就是怕票房干不过其他人,完不成保底协议,反正从网络播出后的点评来看,要完成 24 亿票房着实有些难度。

而因为版权卖出的缘故,欢喜传媒的保底协议也终止了,这样看来徐峥还亏吗?倒也不亏。

花钱请全国人民看电影的是字节跳动,最后获得夸赞和好名声的却是徐峥一人,这笔账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算,徐峥都一定是不亏的。

最不亏的还有一点,是自从版权卖出以后,欢喜传媒的股票直线拉升。

徐峥是什么?是欢喜传媒的股东啊!他亏吗?一点也不。

除此之外,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细节,徐峥和字节跳动达成的协议里面还有 " 第二阶段 ":共同打造 " 首映 " 流媒体平台。

也就是说,《囧妈》只是字节跳动打响市场争夺战的第一步而已,字节跳动最拿得出手的是抖音,抖音的死对头是快手,快手花了 40 个亿赞助春晚,抖音拿 6 个亿买《囧妈》,这广告费可一点也不贵。

与其说这是徐峥自己和院线的战争,不如说,这是徐峥在流媒体平台大战前夕加入了字节跳动的队伍。

无论是从眼前的个人利益,还是从之后的长远利益来看,徐峥一定只亏不赚。

这是我今天第三次说这句话了,徐峥,他一定是一个合格的商人,至于因此鼓吹他多么善良,其实也大可不必,都是为了钱,谁也没比谁高大到哪里去。

至于陈思诚?别着急,他的话题,我们留到下一篇去讲。